在生產現場,任何一個作業(yè)都會增加企業(yè)成本,人力勞動增加人員成本,設備開動耗費燃動費用。那么要想產品盈利更多,就必須保證這些動作在產生成本的同時為產品提供附加價值。
何為附加價值?
我們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,當向供應端下達產品采購需求時,采購的費用越接近產品本身的費用越好。
也就是說客戶想要付出的成本僅僅在這個產品本身上,它不會關心你在制造過程中出現了多少不良,有多少庫存積壓,只會關心付出的費用與到手的產品質量、數量是否符合預期。
所以對產品有附加價值的作業(yè)其實就是能夠改變產品形態(tài)的加工作業(yè)。
按照是否為產品提供附加價值,作業(yè)可以分為三大類:
a. 有附加價值的作業(yè);
b. 沒有附加價值但必須進行的作業(yè);
c. 沒有附加價值的浪費作業(yè)。
按照生產加工過程中的作業(yè)類型,我們可以把作業(yè)分為以下五類:
1. 加工;
2. 搬運/移動;
3. 等待;
4. 存儲;
5. 檢查。
這里大家很容易發(fā)現,兩種不同邏輯分解出來的作業(yè)類型是可以一一對應的。
a---1
b---2
c---3、4、5
那么作業(yè)是否增值就一目了然了,我們需要做的是消除C類型的作業(yè),不斷提高b類型作業(yè)的效率。那么有附加價值作業(yè)的比例就會越來越高,也就代表付出的成本會獲得相應的利潤,這樣產品的盈利就會不斷上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