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家拉面館的老板,為了提高拉面師傅的積極性,決定按拉面的銷量,每賣一碗,給他5毛錢提成。
制度實施后,老板欣喜地發(fā)現(xiàn),拉面館的生意確實越來越好了,但同時,牛肉用量也在急劇增加。
原來,拉面師傅為了更多銷量和更多提成,在每碗面里,放了超量牛肉,客人們很喜歡,銷量提升了,拉面師傅也拿了不少提成,但拉面館反而虧了。
老板心想,這樣不行啊,改為固定工資吧,把固定工資發(fā)高一點。于是,老板焦慮地發(fā)現(xiàn),拉面店生意越來越差,因為拉面師傅在每碗面里放很少的牛肉,客人抱怨越來越大,所以都不愿意來了。而拉面師傅反正拿固定高工資,更樂得清閑。
你看,一家非常小的拉面館,居然也有讓人頭疼的管理困境。那怎么辦呢?
分享幾個參考做法:
1、從分錢、激勵角度
拉面館可以基于成本和利潤先設(shè)定一個目標銷售額,銷售額之內(nèi)拿工資,銷售額之上,拿利潤的50%作為獎金。
這個分錢的方法,能把拉面師傅的利益,和拉面館綁定起來。
2、從控制成本角度
拉面館,放牛肉是關(guān)鍵的成本環(huán)節(jié),怎么控制,誰決定?
最簡單的方法,就是最后那一把牛肉,讓老板娘來放,讓關(guān)鍵資源、關(guān)鍵環(huán)節(jié),掌握在關(guān)鍵的人手中。
3、從標準化流程角度
拉面館老板熟知自己的業(yè)務(wù)后,確定最佳拉面做法后,可以制定流程規(guī)范,面條的量,水的量,肉的量,下鍋出水的時間等,都可以標準化。
這樣就把拉面的核心能力,拉面的品質(zhì),從依賴拉面師傅,變成依賴流程。
基于標準化流程,給拉面師傅做考核,讓拉面師傅知道什么是底線標準,明確考核要求。
激勵與考核組合在一起就像一把尺子,薪酬、激勵是這把尺子的形態(tài),考核是尺子的刻度,有了考核標準,企業(yè)才能有效度量員工的表現(xiàn),準確評價員工的業(yè)績,針對員工不同的績效給與薪酬激勵,才能夠增強激勵的效果。
點擊文字查看:團隊賦能篇即將開班《4+1企業(yè)年度組織賦能系列大課》